上海落户咨询中心
Shanghai settlement consultation
在大多数人眼里,落户上海无疑是一种幸运
6月下旬的一天,冯煦的高中同学给他发来一则有关上海落户新政的推送。高中同学带着羡慕的语气,“你能在上海落户了!”他第一反应是“一定是标题党”。 冯煦来自江苏,今年6月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。原本,他会在秋天去美国留学,但疫情打乱了计划,决定延迟一年入学。8月,他接下同济大学提供的offer,担任课程助教,签下了一年的劳动合同。当时,他根本没想过在上海落户——在过去,对于上海任何一所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而言,落户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。 2017年本科毕业的程峰就没能如愿落户。 准备毕业后直接就业的程峰,仔细研究了落户细则,把能考的证、能拿的分都拿了。临近毕业,他还需拿下“上海市优秀毕业生”——这个只有前5%的学生才能获得的荣誉,可以加3分,几乎是本科生想要落户的必要条件。但他没能成功评上。 获评这项荣誉但打算继续读研的朋友把名额让给了程峰,帮他加分。可惜的是,最后程峰依然没能如愿——由于他的就业单位不属于重点企业,他离一纸上海户口,仍缺了1分。程峰的故事如果放到今年,结局会变得不一样。冯煦最初觉得是标题党的文章,被越来越多人转发。他找学校老师打听,“发现真有这么一回事”。 在2020年申请本市户籍的评分办法中,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应届毕业生,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——这意味着,复旦、上海交大、同济、华东师大四所学校的本科生,只要满足基本申报条件,便可绕开重重积分,实现落户。很快,在父亲的催促下,冯煦用了一周左右时间——他也惊讶于自己准备这件事的效率,准备好了材料,提交给学校人事处。他将进入第二批落户人员的审批流程,不出意外,会在明年初成功成为一名“上海人”。事实上,像冯煦这样能在今年获得机会的本科生并非多数。同济和复旦的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,两所学校分别有六成和七成的本科生选择深造,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人是“少数派”。因此,新政影响最大的另一个群体是,42所世界一流大学中非重点学科的应届硕士毕业生。新的评分办法规定,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”,没有要求“重点学科”。而另一所沪上名校——上海财经大学,因为此前未入选双一流高校,一部分学生与落户资格失之交臂。那一天,上财学生阿金的朋友圈里,充满了一种沸腾的、不满的情绪——大家转发着那条推送,说着“原来是我不配”“财大不配”“打扰了”。